中国建科以人文关怀构建城市更新新范式-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25 14:21:45
来源:新华网

中国建科以人文关怀构建城市更新新范式

字体:

  11月20日,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科)举办了一场以“智启未来·共鉴城市更新新范式”为主题的企业开放日活动,吸引了多家主流媒体及北京七中、北京西师附小的中小学生的积极参与。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建科及其所属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城建院)践行央企职责使命走过的光荣发展历程和在城市更新领域的创新成果,还深刻传递了“人文关怀+科技驱动”的核心理念。通过实地考察杨梅竹斜街城市更新和北京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两个项目,深入了解了中国建科作为城乡建设科技领域“国家队”,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卓越贡献。

中国建科“企业开放日”活动现场

  2025年是中国城建院创立40周年。中国城建院前身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城市建设研究院,自1985年创立以来,从最初的7名员工发展到如今的2000余人,中国城建院始终踏着时代的脉搏,经历了从住房城乡建设部事业单位到企业转制,再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每一步都凝聚着奋斗者的智慧与汗水。

  立足央企使命定位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城建院聚焦美丽中国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己任,致力于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立足“治理差的、建设美的”两大业务方向和“导入绿的、构建全的”业务内核,贯彻“城市生命体”和“绿色金融”理念,提供“理念引领、3C前置、设计牵头、场景赋能的三求四划两全一站式”综合服务。作为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服务商,中国城建院在固废处理、风景园林等专业领域确立了领军地位,完成了包括垃圾处理、景观园林、风景名胜区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市政工程、绿色建筑、勘察工程等在内的一批标志性项目。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标准制定彰显实力

  中国城建院始终不忘初心,以引领行业发展为己任。建院初期,便承担政策研究、标准制定和行业科技攻关等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改制以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垃圾资源化利用、生态修复建设技术体系等领域不断突破,技术手段不断更新,行业影响不断扩大。

  四十年来,中国城建院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及专项任务300余项,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52项,填补了100余项技术空白,管理和编制国家、行业标准600余项,为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风景园林领域,中国城建院承担的标准数量占该行业标准总数的60%以上;在固废处理领域,承担的标准数量占该行业标准总数的80%以上,成为该领域的国家智库。牵头承担“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城市蓝绿空间生态涵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生活垃圾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等重点科技创新项目,为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局贡献了关键力量。

  中国城建院致力打造国内领先的科技创新平台,成为我国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先后获批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与园林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生态环境领域唯一的行业科技创新平台。

  2022年,中国城建院组织申报的“国际供热管网技术委员会(ISO/TC341)”成功获批,并承担秘书处及国内技术归口单位,实现了我国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零”的突破,并成功立项并主编1项国际标准。

  同时,全国城镇风景园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城镇供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16个标委会依托中国城建院设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等国家级学协会依托中国城建院设立分支机构。

  实践创作展现担当 家国情怀融入血脉

  中国城建院深入践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绿色低碳美丽城市建设为核心,以生态修复建设和公共空间品质提升为抓手,首创了世界适用的生态环境修复建设的“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理论范式,并创设了国际领先的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建设的“六大实践方法体系+九大技术集成体系+三大指标评价体系”,系统全面深度破解了生态环境修复建设面临的多目标融合、纵向全过程协同、横向多要素耦合、效益评价单一等世界性难题。以此编著出版的“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绿色生态建设指引》,填补了国内外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建设理论、研究、规划、设计与实践的空白,为新时代城乡生态转型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启迪。成果得到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多位院士的高度评价,荣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同步编制印发了《<绿色生态建设指引>项目应用实施细则》,指导完成了众多具有标杆性和重大影响力的实践项目。

“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绿色生态建设指引》

  中国城建院完成了昆明宝丰半岛湿地项目、重庆广阳岛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温州三垟湿地公园项目、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项目,以及黄山、八达岭长城、鸣沙山—月牙泉、荔波漳江等具有全球价值和代表国家名片的世界遗产与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研究和规划编制。同时,在援外领域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埃塞俄比亚河岸绿色发展项目、老挝玛霍索综合医院项目、援佛得角大学等项目,用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援埃塞俄比亚河岸绿色发展项目

  从援疆援藏到抗震救灾、定点扶贫,中国城建院始终第一时间挺在前、做在先、当表率,以自觉行动诠释了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家国情怀。

  城市更新新范式与典型案例

  2024年,中国城建院提出了实施城市更新需要深入贯彻“城市生命体”理念和“绿色金融”理念,以超常规的思维破局,探索“资源资产化、资产金融化、金融资金化、资金项目化”路径。中国城建院以“四驱型城市更新”新范式(政策组合拳驱动权益更新、双资先手棋驱动空间更新、产业连环招驱动功能更新、体检指挥棒驱动要素更新),激活城市内生动力,建设绿色低碳美丽城市。

  从老旧小区、街区、城中村改造到完整社区、城市基础设施升级,从文化遗存场景利用到城市空间迭代焕新,均成为落实中央系列推进城市更新决策部署的创新实践。中国城建院完成的北京杨梅竹斜街城市更新项目是北京旧城有机更新、社区共生的标杆。该项目创新提出并生动实践“设计牵头+运营前置+居民共建”实施模式,将图纸上的“平方米”转化为居民生活中的“幸福感”,不仅关注物质环境改善,更关切居住者的日常生活等非物质文化存续,通过努力修复与重建老北京胡同和谐邻里关系和文化意境,为老旧街区建立起与当代都市生活兼容的接口,获得社区居民的赞扬,荣获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奖。

参观中国城建院设计的北京杨梅竹斜街城市更新项目花草堂展厅

  面向未来,中国建科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做优新模式、做大新产业、做精新管理、做强数字化转型、做好国际化转场,用卓越的专业技术、创新的价值服务,绘就城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纠错】 【责任编辑: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