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在“浙”里精准发力-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4/30 07:51:0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绿色金融在“浙”里精准发力

字体:

  国开行加大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科学设计融资方案——

  绿色金融在“浙”里精准发力

  “绿色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

  截至去年底,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4.5个百分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相关金融机构要聚焦绿色低碳发展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金融如何推动绿色发展?国家开发银行在浙江进行了一系列有效探索。

  长期资金补短板,湘湖成为新名片

  阳春时节,草长莺飞。杨堤、巡越台、压湖山……在杭州西湖东南方向十几公里之外,位于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交汇口旁的湘湖,正成为越来越多人休闲参观的好去处。

  湘湖人气的提升,凝聚着各方努力。据了解,尽管湘湖自然环境基础好、人文历史底蕴厚,但长期以来因为知名度、地理位置等原因,如何平衡开发与保护困扰着当地。

  “经过多年治理,到2020年时依然有部分五金配件、纺织等高能耗、低产出企业分布在湖边,制约着湘湖地区绿色发展。”湘旅集团副总经理曹凯指着湖边的一个烟囱对记者说,烟囱下边曾经有一座砖窑厂,现在通过“湘湖·三江汇未来城市先行实践区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进行改造后,砖窑厂变成了陶瓷艺术馆。

  如何尽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让湘湖的绿水青山加速变成金山银山?政策性金融发挥了重要的赋能作用。

  据了解,一直以来,缺乏市场化投融资机制都是生态环保项目的短板。为此,国家开发银行总分行协同联动,积极推动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绿色产业开发项目一体化实施。截至2024年底,国家开发银行浙江分行对相关项目的贷款余额达62.28亿元。项目实施后,湘湖地区通过腾退一些落后产能企业,加快“腾笼换鸟”,引进了如紫光未来工厂、先临三维、云尖信息技术等一批龙头企业,新兴产业加快集聚。

  这些中长期贷款资金,有效破解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资金短缺的问题,湘湖的面貌正加速焕新。“现在,我们不仅加快湘湖水域和水体环境治理步伐,还利用原湘湖师范学院旧址‘修旧如旧’打造‘湘湖院士岛’等人才落户基地,吸引智能视觉、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高端前沿产业的研发部门落户于此。”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徐斌说。

  “自国家发布首批EOD试点项目以来,我们从统筹谋划到实践操作,推动构建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资源参与的广泛且深入的合作机制,实现与浙江省入选生态环境部EOD国家试点名单项目融资合作的全覆盖。”国家开发银行浙江分行副行长陈向前说。

 水库建设周期长,“前期贷款”帮大忙

  经济越发展、人口越集中,对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需求也就越大。在绍兴、宁波等地,近年来人口持续流入让当地生产生活用水日益吃紧。

  地处江南水乡,为何这些地方供水能力还有缺口?记者从当地水利专家那里了解到,当地河道水源较为充足,但水质不如水库水,处理成本较高且受季节影响大。近几年精密制造等新兴产业对优质水源需求增多,结合山区地形建设新的水库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必选项”。

  如今,浙江镜岭水库的建设有望改变用水紧张情况。据了解,镜岭镇位于绍兴市新昌县城区30公里外的澄潭江畔。按照规划,浙江镜岭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28米,水库总库容为3.13亿立方米,电站总装机容量为5.6兆瓦。工程概算总投资达122.55亿元,建成后不仅可以补齐流域防洪短板,保护附近220万人生命和财产安全,还可以加强周边水库联合调度能力,为绍兴城区、嵊新片区等地400万城乡居民提供用水保障。

  水库建设周期长、回报慢,增大了前期资金的筹集难度。此时,绿色金融精准发力尤显重要。

  2024年11月,银华绍兴原水水利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上市,通过将已建成的汤浦水库经营收益转化为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发行,募集资金用于镜岭水库工程建设资本金。国家开发银行根据水库建设特点和规律,科学合理设计融资方案,为水库建设提供了前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授信。截至目前,国家开发银行浙江分行已经为项目累计发放前期贷款2亿元。这些贷款还本付息节奏安排较为适当,有效减轻了工程推进前期工作期间的资金压力。

  “这些都十分有助于我们稳步推进水库建设各项工作。”绍兴市镜岭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唐一帆说,目前库区移民搬迁有序推进,今后村民居住环境将大为改善,水库建设进展也很顺利,有望在2028年投入使用。

  资金价格优惠多,撬动经济良性循环

  天蓝水清,需要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记者采访中发现,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是绿色金融的重要发力点。

  排水流量每小时3000立方米、水中氨氮含量每升0.5毫克……走进海盐县城乡污水处理厂控制室,生产生活污水的净化过程指标在大屏幕上不停地更新跳动。在不远处的高效沉淀池内,工作人员在出水口旁边围起了一个生态观测区,十几条金鱼在里边欢快地游动着。“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我们出水的水质可以达到地表四类水以上。”海盐县水务集团污水处理厂经理张建军指着金鱼说。

  据海盐县水务集团董事长高庭介绍,经过改扩建后,海盐县城乡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每天20万吨,能够有效满足全县居民和企业生产生活污水处理需求。“2021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浙江分行向项目共发放贷款3.2亿元,今年4月初就有一笔1500万元的最新放款。这些中长期贷款资金利率优惠,较一般同期限商业性贷款利率低30个基点(1个基点等于0.01%),切实缓解了建设方压力。”高庭说。

  除了直接与生态环境领域相关外,绿色金融带来的融资成本降低,还有助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部展厅内,摆放着吉利银河、领克等多个系列的热销新能源车。据了解,由于车企在研发环节不确定性较强且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固定资产,因此研发环节的融资一直是个难题。国家开发银行浙江分行通过研发贷款提供价格优惠的资金支持,让企业在研发环节可以更加放开手脚,获得产品更新较快、车型设计时尚、使用绿色环保、紧贴客户需求等优势。

  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等部门发布的信息显示,浙江力争2025年全省绿色贷款余额突破4.2万亿元,2026至2030年绿色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绿色贷款占比每年稳步提升。国家开发银行浙江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浙江实际情况,加大对绿色基础设施、低碳领域科技创新、行业节能降碳、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等绿色低碳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支持力度,撬动经济良性循环,为当地更好实现绿色发展赋能。(记者 王俊岭)

【纠错】 【责任编辑:王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