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卡因缘何泛滥德国

2025-07-09 10:38:46 来源: 《环球》杂志

2021 年 2 月 24 日,德国汉堡海关缉私署展示查获的可卡因

文/《环球》杂志记者褚怡(发自柏林)

编辑/马琼

  近年来,一场悄无声息却又来势汹汹的毒品危机逐渐侵蚀着德国,其中可卡因的泛滥尤为严重,它正从昔日的“奢侈毒品”摇身一变成为德国人的“新宠”,让整个国家“毒影重重”。

  据德国联邦刑事警察局透露,可卡因等“硬性毒品”正在全德范围内迅速泛滥,而与致幻剂和新型合成毒品相关的犯罪率更是猛升。数据显示,与2023年相比,2024年德国与致幻剂相关的犯罪案件数量增加了32.6%,新型合成毒品相关犯罪案件数量增加了41.6%。

  分析称,随着北美毒品市场供应趋于饱和,更多的可卡因涌向欧洲,德国成为重要流入目的地之一。这种国际毒品市场的动态变化,直接推升了德国的毒品犯罪率。

“白色毒药”充斥德国市场

  法兰克福市政府近期宣布,计划在市中心建设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可卡因使用与休息场所,以此缓解街头吸毒者扎堆的问题,这也让“白色毒药”可卡因再度成为舆论焦点。在德国,可卡因曾因高昂价格被视为“奢侈毒品”,如今却在逐渐走向“平民化”,成了越来越多人触手可及的“时尚单品”。

  德国联邦刑事警察局(BKA)局长霍尔格·明希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德国正陷入可卡因泛滥的危机,这种白色毒品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散。他说:“随着北美市场趋于饱和,国际毒品贩运正将欧洲视为新的重点市场。”

  根据BKA发布的最新报告,2023年德国缴获可卡因总量高达43吨,是前一年的两倍多,达历史新高。而在2017年,这一数字仅为8吨。另据德国海关方面的消息称,德国可卡因的查获量从2021年的21.5吨激增至2023年的近40吨。

  德国法定医疗保险机构Barmer称,过去十年中,因可卡因滥用而接受治疗的人数翻了两番,仅柏林在2023年就超过7200人,20岁至39岁男性是主要人群。

  “几乎没有哪个社会群体能完全摆脱可卡因。”汉堡跨学科成瘾研究中心社会学家兼犯罪学家海克·楚霍尔德说。该中心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德国成年人中使用可卡因的人数已翻倍。德国电视一台“今日新闻”(Tagesschau)的报道也证实了这一趋势:经分析检测,城市污水中可卡因残留浓度显著上升。

  德国“可卡因泛滥”的原因之一是毒品种类的变化。德国联邦刑事警察局局长明希说,随着塔利班政府禁止在阿富汗种植罂粟,传统海洛因市场出现供应短缺,更多人和组织转向了可卡因市场。

  与此同时,在德国,获取可卡因的方式也越来越便捷和隐蔽。德国电视一台报道指出,如今人们可以通过Telegram等即时通讯工具轻松下单可卡因。“就像叫外卖一样方便。”楚霍尔德说,“只不过外卖员送来的不是披萨,而是可卡因。”

可卡因成新宠

  德国自2024年4月起开始实施大麻部分合法化政策。根据新规,成年人在公共场所最多可携带25克大麻供个人使用;每名成年人在家中最多可存放50克大麻、种植3株大麻植物。此外,人们可以通过政府批准的所谓“大麻俱乐部”获取大麻,但有一定限制。

  按照德国政府的说法,新法旨在“打击黑市,更好地保护青少年”,因为从黑市购买的大麻成分未知,可能包含毒性更大的添加剂和杂质。但这项政策并未如预期削弱黑市交易。柏林警察局长芭芭拉·斯沃维克·迈泽尔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新法律反而助长了大麻黑市的扩张。据柏林警方透露,2024年缴获了近6吨大麻,而2023年仅为1.6吨,大麻非法贸易依然活跃。

  “大麻不再违法”也让其失去了往日的神秘和刺激感。在德国街头、公园甚至部分公共交通工具上,吸食大麻的现象愈发普遍,空气中常常弥漫着大麻的气味。德国刑警联盟成员约恩·梅门加说:“随着大麻合法化,它的‘禁忌诱惑’也正在消退。”

  柏林-勃兰登堡广播公司报道称,与大麻相关的违规行为数量已从2023年的7200多起骤降至2024年的不到3200起。

  “如今人们可以在街头大大方方地吸食大麻而不用担心惹麻烦,这可能促使一些人转而尝试像可卡因这类仍具‘违法刺激’的新选择。”梅门加说,“一条可卡因只需5欧元,对很多人来说已经相当‘亲民’。”

  目前在德国,1克可卡因的终端售价大约为50到80欧元,足够制作约15条“线”(一次吸食量)。一条“线”仅约5欧元,和酒馆里一杯葡萄酒的价格差不多,也因此它成了不少人眼中的“廉价快感”。

  德国联邦药品事务专员布克哈德·布利纳特说,大麻合法化后,可卡因已成为德国乃至整个欧洲最主要的非法毒品。

港口走私加剧,腐败风险上升

  随着毒品的泛滥,德国毒品犯罪也加速攀升。最新公布的2024年德国全国犯罪统计数据显示,与海洛因相关的犯罪案件数量虽然略有下降,但可卡因相关案件增长近5%,与致幻剂相关的犯罪案件数量增加了32.6%,新型合成毒品相关犯罪案件数量增加41.6%。

2021 年 2 月 24 日,德国汉堡海关缉私署展示查获的可卡因

  在柏林,2023年警方记录了近2500起可卡因相关违法案件,同比增长超过20%,其中“大宗贩卖”案件激增近80%。毒品问题的一个核心区域是德国的港口城市,尤其是汉堡。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间,汉堡港的可卡因缉获量增长了750%。尽管安检措施不断加强,大量毒品仍通过集装箱、小型港口,甚至以在船舷或船体夹层藏毒等“寄生走私”的隐蔽方式渗透入境。毒资不仅支撑着跨国毒枭的犯罪网络,也逐渐侵蚀着德国的本土金融系统。德国媒体称,从警察、港口工人到被指控出卖案件信息的检察人员,腐败风险日益加剧。

  德国之声报道称,2023年,德国执法机构完成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可卡因查获行动。在汉堡港截获总计35.5吨可卡因,按街头售价计算,市值约为26亿欧元。同年,德国共有2227人因毒品致死,这是自收集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

  媒体称,汉堡的多起可卡因案件的线索来自哥伦比亚方面的情报,而走私源头,是南美毒品输出的新中枢厄瓜多尔。

  厄瓜多尔的港口城市瓜亚基尔,毗邻世界主要毒品生产国哥伦比亚、秘鲁(产量为全球第二)和玻利维亚(产量全球第三),是毒品交易理想的物流跳板。原本是热带水果出口重镇,如今沦为了国际毒品交易的集散地。

  厄瓜多尔国家高等研究院安全问题专家卡拉·阿尔瓦雷斯说,“白色黄金”可卡因通常藏在香蕉等出口水果中,通过货轮源源不断流向欧洲。

  “每周有超过2000个集装箱从厄瓜多尔发往欧洲,可卡因就藏在这些货物中。有时货船已经在海上,毒品走私者乘坐快艇尾随,将可卡因存放在货船上。”卡拉·阿尔瓦雷斯说,贿赂、走私、海上传递、隐蔽包装等手段层出不穷,“从种植区的司机、港口工人,到协助开绿灯的腐败官员,毒品网络早已渗透多个环节。”

  到达欧洲后,可卡因会通过配有专业隐藏装置的走私车辆进行分发。据德国联邦刑事警察局的调查,这类走私车辆的总数已达五位数。

缉毒困局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指出,拉美的毒品生产商和贩运者普遍认为,在欧洲被查获的风险相对较低。与一些国家相比,欧洲打击毒品犯罪在执法力度与效率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

  德国汉堡、荷兰鹿特丹和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港口,已成为毒品走私进入欧洲的主要通道。比利时和荷兰近年来大幅增加了缉毒执法人员和装备投入,与之相比德国在海关与警方资源配置上明显滞后,导致其在应对跨国贩毒集团时力不从心。

  内外压力之下,德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在打击毒品走私方面的应对机制。2024年7月,德国前内政部长南希·费泽邀请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荷兰的内政部长齐聚汉堡,共同商讨打击毒品走私网络以及提升欧洲港口安全与韧性等问题。她说:“我们希望采取更严格、更加协调一致的国际行动,以遏制可卡因及其他毒品的非法交易。”

  然而,毒贩屡屡成功贿赂德国港口的工作人员,甚至官员。近日,一名德国检察官因涉嫌多年来向毒品犯罪团伙泄露调查信息而被起诉,引发广泛关注。

  舆论分析认为,打击毒品走私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洲对可卡因的需求。欧洲目前仍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可卡因黑市,其高额利润不断吸引了犯罪团伙。这些团伙也屡屡证明,即使安全管控严密,他们依旧能找到走私的路径。

  “单靠警方手段和刑事处罚已无法应对目前的挑战。”德国联邦药品事务专员布克哈德·布利纳特说,打击毒品走私必须更加高效,并将重点放在有组织犯罪上。他呼吁联邦、各州、市政府以及社会保障机构通力合作,加强预防措施、提升公共健康保障水平,乃至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咨询与治疗服务。

  德国毒品和成瘾观察站负责人埃丝特·诺伊迈尔说:“未来除了要对毒品趋势进行科学评估,我们还需要掌握能更快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渠道。”她呼吁建立更快速的中毒与致死毒理分析机制,以及全国范围内更紧密的信息网络,从执法部门到援助系统,再到用户本身,全链条各环节都参与其中。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