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湾区:AI驱动的创新机器

文/《环球》杂志记者 吴晓凌(发自旧金山)
编辑/胡艳芬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是全球知名科创中心硅谷所在地,半个多世纪以来,它引领半导体、芯片制造、个人电脑、互联网、社交媒体等革命性技术与新兴产业发展,改变了全球的科技发展面貌。
在全球经济版图上,旧金山湾区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按照旧金山湾区政府协会(ABAG)及大都会交通委员会(MTC)共同采用的标准,湾区包括9个县,主要城市有旧金山市、东部的奥克兰市以及南部的圣荷西市等;总面积约18000平方公里,包括三分之一的水域面积。
这里并非传统工业中心,却连续70年引领科技变革。从20世纪50年代的半导体芯片制造、80年代的个人电脑、90年代的互联网,到2010以来的移动应用与社交媒体,再到如今的人工智能(AI)时代,旧金山湾区一直是全球排名首位的以“创新”为核心生产力的地区经济体。
惠普、英特尔、苹果、思科、甲骨文、谷歌、“元”公司、X公司(前身为推特)、特斯拉、英伟达、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等世界知名科技公司在这里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坐拥数万亿美元市值。最新报告显示,整个旧金山湾区2023年经济总量约为1.2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排名第17到19位的经济体。
如果说旧金山湾区上一轮的增长主线是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那么当前则是AI占据主导。贯穿旧金山的高速公路旁的巨幅广告牌,十之八九题材是AI;大语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体(Agent)应用、机器人与算力基础设施,正在占领湾区的科技创新方向;OpenAI和英伟达成为当今最炙手可热的企业,尤其作为AI“军火库”的英伟达“一芯难求”,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的公司。
据业界数据,2025年截至目前,AI公司在美国风险投资交易中约占36%,在融资总额中约占58%。仅第三季度,美国风投约306亿美元,其中大半流向AI领域,约240亿美元。整体AI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接近2440亿美元。
除了传统的大语言模型,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向,旧金山湾区涌现出大量聚焦“机器人具身智能”“AI基础设施”“行业智能体服务”的初创公司。打造AI网络基础设施平台的创业公司也获得大额融资。

高校和政府的角色
回顾过去70年,旧金山湾区和硅谷的成功,其所推动的每次技术革命和创新演进,都不是个别企业的突破,而是大学、政府、资本、社会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斯坦福大学与加州大学,尤其是位于湾区的伯克利分校形成了智力引擎。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弗雷德里克·特曼更被称为“硅谷之父”。他在二战后就提出并实践了“大学促进产业创新”的理念,让斯坦福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进入市场化应用。他鼓励学生与教授利用自己的科研专利直接创业,并推动在校园附近划出土地,建成后来闻名世界的斯坦福工业园,成为现代科技园区的雏形。这在当时美国大学界是前所未有的制度创新,也成为全球“大学科技园”模式的源头。受他的鼓励和启发,惠普、仙童半导体相继诞生,为硅谷根植了工程师创业的基因。
美国各级政府尽管并不主导硅谷,但扮演着制度设计者与环境构建者的重要角色。20世纪5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将大量国防研究经费投向高校与科研机构,通过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DARPA)、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机构投资基础科研。地方政府则积极进行公共财政投资,建设高速公路、光纤网络、科研设施等,湾区的基础设施更新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加州法律明确禁止“竞业限制条款”,允许人才自由流动,任何雇主都不能禁止雇员在离职后到竞争公司工作或创办竞争业务,从而形成了硅谷最重要文化之一的“知识自由迁移”现象。此举有效防止了企业垄断人才,促进旧金山湾区形成独特的创新环境。
硅谷创立之初,仙童半导体就是其著名的创业孵化母体,从20世纪60年代起,被称为“八叛将”的公司工程师与高管不断出走创业,直接成立了后来的英特尔和超威半导体公司(AMD)等芯片企业。同样的逻辑在硅谷的人工智能时代继续上演。“元”公司、谷歌的研究人员纷纷出走,帮助建立起OpenAI、Anthropic等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或自立门户创业,引领科技发展新方向。

创投环境是重要支撑
硅谷的成功,得益于日益完善的创投环境。助力初创企业脱颖而出的各种因素中,风险资本和孵化机制对初创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初创企业是旧金山湾区的创新主体和活力源泉,众多科技巨头都是从几个人合伙创业起步,进而发展壮大。
在这个过程中,风险投资的制度创新为硅谷腾飞提供了燃料,改变了传统金融逻辑,激发出以股权激励创新的新机制,以少数的巨大成功补偿多数的失败。并且,除资金支持外,风投还提供战略指导、资源网络、管理经验,其在硅谷的创业生态系统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据Crunchbase的报告,2024年湾区公司共吸引约900亿美元风险投资,占美国全年风投(约1780亿美元)的57%。
从20世纪70年代起,硅谷沙丘路上就聚集了为数众多的风险基金,追投有前景的初创公司,形成了从种子轮到上市的完整投资体系。初创企业无论处于种子期、成长期还是成熟期,都有获得融资的渠道。
各类投资人凭借成熟的关系网络,还起到促进企业与科研、企业与市场以及企业之间资源有效整合的作用。风投资金也可通过初创企业并购或上市等退出机制实现盈利,一些基金投资周期通常长达10年。贝宝(PayPal)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2004年投资刚成立的脸书50万美元,在脸书上市后获利超过10亿美元,回报数千倍,成为天使投资人的成功典范。
硅谷企业的成功也离不开加速器的助力。硅谷一些知名加速器兼有风险投资公司和孵化器的双重功能,它们负责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空间,协助制定发展规划,通过举办各种交流活动,搭建起创业者与成功企业家和投资者、财务与法务人员沟通的桥梁,指导公司创始人处理拓展市场、增加营收、提升用户体验、雇用员工、筹集资金等创业难题。入选知名加速器,普遍被认为是初创企业在硅谷初步建立商业网络和知名度进而走向成功的象征,其筛选过程非常严苛。
YC创业孵化器堪称硅谷最成功的加速器,爱彼迎、多宝箱(Dropbox)等著名初创公司都经由其孵化。其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曾对入选YC创业孵化器的511家公司做过统计,显示约7%的公司获得理想的成长,估值均超过4000万美元。
制度化的容错机制
加速器可助力初创公司加速获得成功,但硅谷问题专家克里斯·耶表示,硅谷加速器、孵化器的真正任务并不是保证初创企业取得成功,而是加速其完成生命周期。硅谷投资人雷纳尔多·诺曼德也认为,单靠金钱并不能产生结果,仅靠投资也无法让科技中心崛起。当创业者和投资者都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长期愿景时,风险资金才会对创业生态产生积极影响。
风险投资是一种容忍失败的资本制度。在硅谷,尽快失败与尽快成功同样重要。试错后各种要素可通过重新创业等方式进入硅谷生态系统再循环,使硅谷生态的运行更有效率。更高的创业频次在整体上也会提高硅谷初创企业的成功数量。
这套制度化的容错机制使得失败不再是个人悲剧,而是系统演化的必要部分。创业者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被污名化,或被创新生态淘汰,反而会被认为获得了一次宝贵经验,只需再次出发。这种文化根基体现在一句创业者的口头禅中——“快速失败,更快学习。”这种集体心理,使得硅谷能在科技范式转换时主动拥抱不确定性。
在这种思维下,硅谷不是单向的成功者俱乐部,而是一套不断循环的能量再分配机制。甚至每一次泡沫破裂,都在为新一轮创业提供契机,创业者可以继续不断寻找新的蓝海。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贝宝团队分化成多个新公司,马斯克创立特斯拉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彼得·蒂尔成功投资帕兰蒂尔公司(Palantir),其他创始人分别创办了领英和优兔(YouTube)。
旧金山湾区针对初创公司的法律、财务服务也日臻完备发达,知名学府与产业间的良性互动更成为典范。各种要素有机结合,彼此促进,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合作效率,各集群共生形成强大的创新生态系统,产生吸纳效应。凯鹏华盈风险投资基金(KPCB)合伙人贝丝·塞登伯格说,硅谷的创新生态和创投环境在全美无可匹敌,即使在科技产业也很发达的加州南部地区,初创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也纷纷来硅谷寻求机会。
下一个“硅谷”可能完全不同
世界不少国家,包括美国的很多城市都希望复制硅谷的成功模式。而硅谷业内人士认为,孤立复制硅谷各种资源要素的配置经验并不能带给其他地区长期的发展。
硅谷的创新生态已经成长为一个彼此融合的强大有机体,用克隆一词更加准确。而初创企业背后的创新型人才与创新文化,才是这个有机体最有价值也是最无法克隆的部分。
硅谷投资人雷纳尔多·诺曼德明确表示,“试图通过向企业家投资或建立花哨的孵化空间来复制一个硅谷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另外建立一个新硅谷绝无可能。即使移植硅谷生态的所有物质要素,包括政府激励措施、学术支持和充分的投资,也需要数十年才能产生结果。鉴于科技的指数级演变,下一个“硅谷”很可能与现在的硅谷完全不同。
他考察了全球各大新兴科技城市后得出结论,其他城市希望拥有硅谷这样强大而独特的科技生态系统,除了借鉴硅谷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更重要的是向内寻找自己的竞争优势,发现独特的发展路径。在他看来,中国强大的科技供应链和硬件人才建设已经可以匹敌硅谷。中国(深圳)的发展经验可供其他城市借鉴。
旧金山湾区的新考验
旧金山湾区并非仅有成功而没有挑战。这里生活成本极其高昂,房价居高不下,年轻工程师负担沉重,创新者越来越难在这里长期定居,人才外流趋势加剧。纽约、奥斯汀、西雅图、丹佛、迈阿密等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城市,不得不以各种优厚条件与硅谷争夺人才。
在目前美国限制移民、收紧签证的情况下,外来科技人才和国际科技交流的减少对硅谷未来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美国政治极化也影响到科技界的团结,更为“逃离硅谷”推波助澜。
围绕科技的伦理困惑与监管缺位也对旧金山湾区的未来发展形成牵制。硅谷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巨头因为隐私保护、信息操控、数据安全、行业垄断等方面暴露的问题不断被发起调查和处罚。平台用户数据泄露丑闻不断。
随着各国政府不断加强和完善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用户的个人数据安全保护意识日益增强,这势必会对互联网巨头的未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削弱其盈利前景。同时,生成式AI的爆发式增长同时带来虚假信息、社会公正等新问题和新挑战,探讨AI对人类影响的速度赶不上技术演化的进程,如何在创新与约束之间取得平衡,成为旧金山湾区面临的新考验。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