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湾区:旧金融中心迎来新篇章

文/彭嘉航 李春顶
编辑/黄红华
傍晚时分的纽约港码头,一艘满载集装箱的货轮正缓缓接入岸电系统,原本需要依靠柴油发电机供电的环节,如今通过清洁能源实现零碳排放,这是纽约湾区从金融服务中心向绿色创新枢纽转型的微观缩影。
作为全球四大湾区中最早以金融和航运立区的经济体,纽约湾区长期以来凭借金融、港口、文化和服务业构筑起世界级地位。进入21世纪,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绿色低碳转型提速和全球产业链重组,纽约湾区正在经历一场多维度的结构性变革。
从华尔街的金融巨头到纽约港的绿色码头,从布鲁克林的气候科技孵化器到长岛的生命科学实验室,纽约湾区的转型正在重新定义全球湾区的价值判断标准,不再单纯依靠GDP规模或者金融资产总量,而是凭借绿色经济与创新韧性的综合实力。
以金融资本驱动绿色转型
纽约湾区的传统优势在于其全球金融、资产管理、港口物流以及多中心都市经济结构。作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纽约长期吸引银行、对冲基金、资产管理公司集聚,为全球资本提供定价、交易、风险管理服务。此外,纽约港口、长岛及哈德逊河沿岸的物流体系也为其提供了地理联通的基础。服务、资本、贸易三大部分形成的有机结构使纽约湾区在全球化时代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然而,近年来纽约湾区的传统模式面临多重挑战。金融服务的数字化与平台化使得传统中介模式的利润空间收窄,制造业逐步外移,港口物流功能被新型供应链重塑,气候变化、低碳转型正成为城市与区域发展新的引擎。
在此背景下,纽约湾区保有的金融资本和人才集聚优势,为其向绿色经济、科技创新、城市气候治理三大维度拓展提供了基础。纽约湾区利用金融优势为低碳经济与绿色基础设施融资;支持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崛起;在城市规划、气候治理等方面构建综合范本。
纽约湾区凭借其全球金融枢纽地位,正在将资本配置重心转向绿色经济。金融资本不仅服务传统服务业,还开始服务低碳基础设施、建筑电气等领域。可以看到,纽约湾区正在利用其全球金融枢纽地位加快绿色投资,创新绿色金融机制,形成可复制模式,并将传统的港口物流优势纳入绿色基础设施改造,利用金融资本助推绿色转型。金融创新不仅促使资本向绿色产业和基础设施快速流动,也为湾区转型提供了制度保障。
纽约绿色银行是这一转型的典型代表。自2013年起,该机构以10亿美元公共资本起步,通过创造可复制的融资解决方案,激发私营部门资本。2017年,该机构开始在纽约社区围绕太阳能构建包括融资机制、产品等在内的新资产模式。目前,纽约已成为美国最强劲的社区太阳能市场。近期,该银行正专注于向发展落后社区推出脱碳基金,推动在清洁交通、建筑脱碳和储能等多个清洁能源领域实现投资的多元化。
在政府层面,绿色投资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与就业、政策相结合,为“金融-绿色”转换提供现实动能。纽约市经济发展公司发布的《绿色经济行动计划》指出,到2040年,绿色经济预计将在纽约市创造约40万个就业岗位、56亿美元年收入和890亿美元的年产出。2024年1月,纽约市长埃里克·亚当斯承诺将纽约市的海滨改造成未来港湾,该举措包括对市政府支持的创新中心进行大力投资,从布朗克斯到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区的一片区域,今后有望成为绿色经济的全球中心。
此外,在推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纽约湾区推出多项创新机制。在2025年纽约气候周,出现了韧性资产、适应性资本和全球团结税等新的绿色金融机制,预期产生基础设施韧性基金、可持续发展技术平台和绿色债务工具等资本分配方式。
作为一个仍具有全球物流集群优势的湾区,纽约湾区正通过绿色融资重塑物流枢纽优势,为城市绿色化改造赋能。纽约市经济发展公司正与长岛信托基金、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开发公司合作组建港口气候合作组织,领导纽约港沿岸的绿色经济项目,包括海上风电港、韧性能源工作室等,推动港口向绿色、智能化演进。

挖掘科技创新增长极
不仅在绿色金融层面,纽约湾区还在科技创新方面迈出关键步伐。通过发展人工智能、气候科技、量子计算、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纽约湾区正在构建下一代产业基地。与金融资本、绿色基础设施紧密结合,这些科技创新不仅提供增长动能,更强化湾区在全球竞争中的科技枢纽地位。可以说,科技创新正成为纽约湾区的新引擎。
纽约市经济发展公司2025年发布的《纽约市的人工智能优势》报告指出,纽约市计划通过“绿光创新基金”投入至少5000万美元,并另有1亿美元投资用于气候创新中心建设,明确将人工智能作为支持气候科技与AI融合发展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工具。此外,报告强调人工智能不仅是数字经济的驱动力,更是实现智慧能源调度、碳排放监测、微电网优化等气候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
位于布鲁克林的纽约大学坦登分校的未来实验室工程学院是纽约市运营时间最长的气候科技孵化器,致力于帮助初创企业克服资金和扩大规模障碍,同时保持对气候解决方案公平性和可及性的关注,自2009年以来已支持超过170家初创企业。
除了人工智能和气候科技,纽约湾区也押注量子计算、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2025年9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获得3亿美元州政府投资,建立量子研究与创新中心,重点推进量子通信、量子网络及教育培训项目,中心预计2029年建成。石溪分校校长安德里亚·戈德史密斯表示:“量子研究与创新中心将引领量子计算和网络的未来。今天的历史性投资进一步提升了石溪大学在量子科学和技术方面的领导地位,并展示了我们校园内大胆的突破性研究,为社会最紧迫的挑战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生物医药领域,纽约拥有丰富的高校、医疗、科研资源。纽约生物在纽约生命科学界汇集了数百家生物科学公司、大学、研究机构和其他致力于推进生命科学研究以及商业化治疗的成员。其与纽约州生物科学协会理事会在2025年1月发布报告《美国生物科学经济:推动各州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和机会》,报告称纽约在关键创新指标方面在美国领先,与生物科学相关的研发支出在2022财年大幅增加,总计55亿美元。
“过去几年,纽约生命科学界取得了令人兴奋的增长,这主要归功于州、市政府和行业领导者为提升和投资帝国州的生物科学经济而做出的有针对性的努力,”纽约生物的首席执行官詹妮弗·霍克斯·布兰德说,“这份报告反映出我们全州生命科学行业的热情和以增长为导向的心态,强调了我们州生态系统的实力。我们很高兴看到纽约的排名继续攀升,因为我们的行业致力于研究、资助和创造未来的治疗方法。”
城市韧性与气候治理实践试验
在城市气候治理与绿色基础设施方面,作为海港型都市,纽约湾区面临许多气候风险,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城市热岛效应、老旧建筑等问题大量存在。纽约市政府2021年推出了《通往碳中和纽约市的路径》报告,承诺通过减排、建筑改造、智能交通、绿色港口等措施,实现城市碳中和目标。
此外,纽约湾区的规划反映出其从城市韧性的角度将绿色治理纳入绿色经济的根本发展逻辑。纽约市经济发展公司的《绿色经济行动计划》指出,到2030年,纽约市将采取包括建筑与施工脱碳、交通部门低碳转型、催化气候技术创新、构建公平的绿色经济生态系统等重点行动推进绿色经济。
打造绿色创新空间需要推动切实的产业落地,纽约市经济发展公司2024年宣布在布鲁克林军械厂建立气候创新枢纽。该项目计划在十年内扶持150家初创企业,创造逾600个工作岗位,经济影响估算达24亿美元。同时,项目强调为当地社区提供劳动力培训与绿色就业机会,体现绿色治理与社会公平并重的特点。
布鲁克林的纽约大学坦登分校未来实验室工程学院气候科技孵化器的临时董事总经理弗雷德里克·勒克莱克表示:“我们支持的不仅是气候科技,更是要让纽约市场里的初创企业生存下来、成长起来。”由此可见,纽约湾区的城市韧性建设不是停留在规划层面,而是伴随产业生态、创新孵化和就业机会同步推进。
(彭嘉航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李春顶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