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演歌的当代演绎

文/《环球》杂志记者 马琼
编辑/吴美娜
在世界音乐版图中,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印记。法国有浪漫的香颂,美国有自由的爵士乐,而日本则有承载着其独特文化与情感的演歌。
历经百年的发展与演变,演歌已不仅是日本传统音乐的重要标识,更深深融入了国民的集体记忆。无论是《哆啦A梦》《蜡笔小新》等国民动画的经典配乐,还是“60后”“70后”在KTV中的必点曲目,演歌的身影无处不在,成为一代人共同的听觉符号。
从黄金时代到身份危机
“演歌”的起源可追溯至19世纪80年代。当时,日本自由民权运动兴起,“演歌”原本就是“演说之歌”的意思。
这一时期的演歌确立了两大核心特征。音阶体系上,采用独特的“去四七音阶”,即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赋予演歌别样的韵律感。演唱技法上,发展出独特的颤音技巧,歌手通过声带快速振动模拟三味线的余韵,形成独特的“人声乐器化”效果。这些基因贯穿演歌百年历史,成为其区别于其他音乐类型的标识。
演歌的主题广泛而深刻,从自然之美到历史记忆,再到日常生活的情感,不仅反映了日本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也展现出日本传统文化中“物哀”美学的独特魅力。
20世纪50到80年代是演歌的黄金时代,名曲频出。美空云雀的《悲酒》成为悲恋的象征,生动描绘失恋女悲苦的心境;千昌夫的《北国之春》唱出一代日本乡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无尽乡愁;石川小百合的成名曲兼代表曲《津轻海峡·冬景色》被录制在日本东北地区青森县龙飞岬的“歌谣碑”里,按下红色按钮,优美歌声便会在空荡的津轻海峡之畔缭绕。
演歌的历史不过100多年,因此也被视为日本最古老的流行歌曲。谈及日本流行音乐,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红白歌会”——这是日本最高水平的歌唱晚会,歌会在每年的阳历新年前夜举行,因此被很多中国网友戏称为日本的春晚。参赛者从当年歌坛选拔,女歌手组成红队、男歌手组成白队以对决形式比赛。红白歌会1951年作为电视直播节目初次亮相,早期称霸红白歌会的歌曲大都是演歌。
演歌不仅具象化了日本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理解,还对华语乐坛产生了影响。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北国之春》传入国内,经蒋大为演绎的汉语版很快传唱开来。歌词中的白桦、蓝天、独木桥,构成了当时听众想象中日本乡村的典型元素。
与此同时,邓丽君的许多歌曲借用日本童谣或演歌名曲的曲调重新填词,并得到广泛传唱。可以说,演歌深刻影响了邓丽君,她的歌声作为吹进大陆歌坛的一缕薰风,让演歌的基因深植于那个年代的中国流行歌曲中。
演歌的危机,在1990年代随着J-Pop(日本流行音乐)的强势冲击而逐渐显现。彼时,X JAPAN以视觉系摇滚震撼乐坛,其狂放不羁的音乐风格撕裂了传统音乐的夜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演歌标志性的的颤音唱腔在年轻听众眼中变得格格不入,甚至被戏谑地称为“老奶奶的颤抖”。

“演歌五美人”的坚守与创新
在日本演歌的黄金时代,伍代夏子、藤彩子、坂本冬美、香西香、长山洋子五位女歌手凭借独特的魅力与艺术造诣,被并称为“演歌五美人”。但随着流行音乐的冲击,演歌逐渐被贴上“老年音乐”的标签。面对这一困境,五位歌手以不同方式回应挑战,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长山洋子和坂本冬美。
长山洋子的创新不仅体现在音乐创作上,更渗透到表演形式的突破中。她自幼学习津轻三味线,使她成为日本当代艺人中少数能驾驭该乐器的表演者。她将这一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与民谣旋律自然融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演歌风格。
以其代表作《じょんから女節》(旋律来自津轻地方的一种民谣)的舞台演绎为例,她突破常规的站姿演唱,在表演中穿插进三味线独奏段落。她会随着旋律节奏调整肢体,时而轻抬衣袖,时而俯身拨弦,让乐器自然融入舞台表达。这种动静结合的表演方式,既保留了演歌的抒情特质,又增添了舞台表演的视觉层次感。
有人评价长山洋子展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气质。她不刻意追求潮流妆扮,但擅长通过和服搭配与表演细节传递纯粹的日式美学。这种特质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2006年她更在日本时装杂志主办的“和服美人”评选中获得全国第一,彰显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
坂本冬美则在演歌题材上进行大胆创新,突破了传统演歌局限于“海、酒、泪、女、雨、北国、雪、别离”等固定意象的框架。例如,她的代表作《迎风而立》以“人生态度”为主题,通过“朔风”“逆风”等自然意象隐喻逆境,传递“人生唯有勇往直前”的积极精神。这种“大歌”题材的突破,使演歌从个人情感叙事升华为普世价值表达,吸引了更广泛的听众群体。
坂本冬美在音乐风格上也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她巧妙融入流行音乐元素,使作品在保持演歌韵味的同时,更符合当代听众的审美,显示出她对流行风格的驾驭能力,在歌曲榜单上成绩不俗。
例如,她在2009年发行的《依然恋着你》,是其演歌现代化转型的代表作之一,歌曲发行后连续数周登顶日本公信榜Oricon演歌榜冠军。在数字音乐平台上,歌曲长期占据“日本演歌/歌谣曲”分类播放量前列。
再如,前几年发行的《如佛陀般逝去》,是坂本冬美演歌现代化探索的又一力作,发行后迅速登上Oricon演歌榜冠军。有乐评人指出,歌曲通过‘佛陀’隐喻,巧妙平衡了东方宗教智慧与现代情感表达,为演歌开辟了新的叙事维度。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演歌还可以这样唱”“这曲调太有魔力了”等评论频频出现。坂本冬美本人也因此被誉为“灵魂歌姬”,其后续作品如《罗生门》延续了对这种曲风的探索。
坂本冬美还通过国际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提升了演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她曾与蒋大为在中日友好歌会上合唱《北国之春》,成就了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经典案例,不仅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也让更多国际听众感受到演歌的魅力。

演歌界的滨崎步诞生
在日本演歌领域,冰川清志曾是耀眼的“演歌王子”。2000年,他以单曲《箱根八里的半次郎》出道,凭借俊朗外形、醇厚嗓音与对传统演歌的精彩演绎,迅速成为演歌艺术的象征性人物。
当时有人评价他是“一位能让女高中生都爱上演歌这种传统曲风的艺人”,也有人调侃他是“长着杰尼斯偶像般的脸却唱着演歌”。这种独特的反差魅力,让他迅速收获了以中年女性群体为主的一大批粉丝。在持续高涨的人气中,他一路斩获众多奖项,并且在此后的多年里,始终稳稳占据红白歌会的舞台,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201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丑闻将他推入舆论的暴风眼。其前经纪人公开指控他实施暴力、性骚扰,并强迫对方加入某宗教组织;媒体还曝光了他与一名男演员的亲密合影,同性绯闻一时甚嚣尘上。尽管他多次极力否认所有指控,但个人形象仍遭受重创,甚至遭遇黑社会组织的勒索威胁。这场危机使他的演艺事业跌入谷底。
此后,冰川清志开启“自我重塑”的转型之路。他放弃“演歌王子”人设,改用昵称“KIINA”,进行颠覆性艺术尝试。视觉形象上,他突破传统,尝试婚纱、夸张礼服、中性妆容等前卫风格。他曾坦言,出道20年,他始终在扮演他人期待的模样,如今历经风雨,更渴望回归本真。
或许是因为这些变化早有苗头,他风格的突变并没有引起粉丝的强烈反感,多数人都表示愿意理解自己的偶像,并亲切地称他为“冰姐”“冰姨”。
在音乐风格上,冰川清志大胆跨界融合,尝试将摇滚、流行、动漫音乐等元素融入创作。2017年,他为动画《龙珠超》演唱片头曲《限界突破×幸存者》,让演歌与动漫文化碰撞出奇妙火花,成功吸引了一批新受众。2025年,他与J-Pop男歌手酒井优合作推出歌曲《红色豌豆花》,将演歌的叙事性与流行音乐的节奏感巧妙结合,为听众带来全新的听觉体验。
舞台表演方面,他借鉴偶像团体互动模式,增强与观众联系。演唱会上,他带领粉丝跳经典舞蹈,将抒情演歌转化为全民娱乐氛围。从演唱会现场粉丝年龄层的变化就能明显看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上他的表演,演歌也在年轻群体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冰川清志的转型也面临诸多质疑。老粉丝指责他“背叛演歌”,认为他的新风格破坏了演歌的传统韵味;媒体则戏称他为“演歌版滨崎步”,质疑他的转型动机和艺术真诚。
对此,冰川清志选择用作品回应。他既在《白云之城》等经典曲目中坚守演歌精髓,又通过《红色豌豆花》等跨界作品展现艺术突破的诚意。这种“破而立”的坚持,逐渐让部分质疑者开始重新审视演歌在当代音乐语境中的可能性。
“Z世代”的演歌革命
如果说冰川清志是日本演歌界的“现象级”存在,那么以辰巳勇斗为代表的“Z世代”(也称“网生代”“互联网世代”,通常是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演歌歌手,则正在掀起一场“演歌革命”。
1998年出生的辰巳勇斗以“阳光王子”形象示人,被中国网友誉为“日本的肖战”。他彻底颠覆了传统演歌的“沧桑感”与“苦情”路线,转而凭借青春洋溢的笑容、活力四射的舞台表现,以及在综艺中幽默亲和的互动,成功塑造了“演歌可以年轻化”的全新人设。他与松尾雄史、新浜莱昂、二见飒一等新生代歌手共同献唱的《北酒場》,更被网友评价为“现在的演歌也走偶像团体路线”,成为演歌年轻化的又一力证。
辰巳勇斗的演艺生涯始于一场独特的“街头实验”。在出道前,为锻炼舞台胆识,他开始在街头进行演唱。随着演出次数增多,他的人气也水涨船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粉丝。他早期在街头演唱的《北国之春》视频,至今仍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成为他这段奋斗历程的标志性记录。
此后,他通过个人综艺与直播,成功将演歌的核心受众从传统中老年群体拓展至年轻一代,甚至吸引了儿童观众。其中,以他为主角的创新型综艺节目《勇斗王子的大冒险》功不可没。
在该节目中,他化身“辰巳王国的王子”,在每期围绕踢踏舞、野外射箭、蛋糕制作、插花、骑马等主题展开的冒险任务中,巧妙融入演歌演唱,打破了外界对“演歌歌手=严肃古板”的刻板印象。该节目自2020年开播以来,凭借“反差萌”与“年轻化”的精准定位迅速走红,成为演歌界突破传统、触达“Z世代”的标志性案例。
“我感觉,近些年喜欢演歌的人越来越多了。”在日本定居多年的松子(化名)告诉《环球》杂志记者,“主要是现在的演歌和原来的不太一样了,更能吸引新一代听众。还有许多年轻人是在家中长辈的影响下,逐渐接触并喜欢上了这种音乐。”
这场由“Z世代”引领的“演歌革命”,或许预示着一个属于演歌的、更加多元与包容的全新纪元,已悄然到来。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