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追访自然的主角】林下生金 绿富同兴——广西林下经济的共生答卷-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11/07 16:22:55
来源:新华网

【光芒·追访自然的主角】林下生金 绿富同兴——广西林下经济的共生答卷

字体:

  新华网北京11月7日电(刘娜) 全国林草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两届世界林木业大会的举办地——广西,正以其独特的“林下智慧”,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双赢的新路径。从一颗种子到一片森林,从单一木材经济到多元林下产业,广西不仅让绿水青山焕发新生,更让千万林农在守护中收获“金山银山”。

  多元发展,林下生金

  在南宁树木园鹿呦山·林下生态循环创新发展区,梅花鹿的身影为此地增添了别样生机。

南宁树木园鹿呦山·林下生态循环创新发展区梅花鹿养殖基地。新华网 刘娜 摄

  这里是华南地区梅花鹿养殖规模最大的基地。“我们不只是养鹿,更是在经营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南宁树木园主任余注光介绍。园区深度融合林草、林畜、林药等八大模式,形成“林下种、林中养、林上采、林间游”的立体发展格局。目前,园区已建成标准化鹿舍、产品加工中心,开发出鹿茸片、鹿血酒、鹿肉月饼等40多种产品,2024年投入资金3500万元,预计2025年将再投入2000万元以上。

七坡林场林下种植主要发展鸡血藤、益智仁、槐米等道地药材和竹笋等森林食材。新华网 刘娜 摄

  在广西国有七坡林场,一场关于“空间利用”的智慧实践正在上演。林场探索出以“鸡血藤+”为核心的多元立体经营模式,形成“上中下、短中长”的立体经营格局。“我们采取‘封、改、种、提、升’五种方法,实现以长带短、以短养长。”广西国有七坡林场场长蒋林介绍,林场目前已经实践总结出“林+林(药)”“林+林+藤(草)”等二元到五元的高效立体栽培模式。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林地综合利用效率,还显著提升了生物多样性。

  在浦北县连绵的红椎林下,科技的力量正在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我们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实现了红椎菌人工促繁技术,产量提升30%以上。”钦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赖崇健表示,这一突破彻底改变了红椎菌“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如今,鲜菌收购价达100元/斤,干菌售价高达800元/斤,附加值提升近8倍。

  绿富同兴,带农致富

  林下经济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浦北红椎菌。新华网 刘娜 摄

  在浦北县,红椎菌产业已成为当地林农的“黄金产业”。“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1.5万户林农参与红椎菌产业。”广西浦北县龙升红椎菌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涉菌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元/年。据悉,在龙门镇林塘村,村民将红椎林划分到户,每户采摘红椎菌年收入可达3万到8万元不等,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南宁树木园的梅花鹿产业同样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产业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解决了周边部分群众就业问题。”余注光表示,在产业链带动下,周边农户自建果园、种植象草供应梅花鹿养殖,形成了种植、采摘一体的林下经济链。预计项目全面建成后,年存栏成年梅花鹿超2000头,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将进一步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广西国有七坡林场通过示范带动周边林农开展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近三年带动周边林农就业达5000多人次,促进林农增收近5000万元。“我们采取‘龙头企业+基地’的经营模式,实现抱团发展、利益共享。”蒋林补充道。林场先后获得“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国林草科普基地”等称号,其发展模式被国家林草局列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从梅花鹿的特色养殖,到林场多元立体经营模式的探索,再到红椎菌的品牌打造,广西林下经济的蓬勃发展,展现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

  据悉,截至2024年底,全区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达7077万亩,产值1388亿元,居全国第三位,惠及林农超1200万人,促进林农年人均增收超4000元。

  11月21日,第三届世界林木业大会即将在广西举办,这将为广西林下经济开启通向世界的新窗口。借助这一国际平台,广西“林下智慧”将与全球分享,“点绿成金”的实践将获得更广阔的舞台。

【纠错】 【责任编辑:吕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