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北京杰凯心血管健康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心血管运动医学会议(以下简称 “2025 SCC”)在西安举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樊代明院士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士分别发表视频致辞,强调心血管运动医学是连接心血管学科与运动医学的关键桥梁,将助力全民更好地践行 “主动健康” 理念。陕西省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主任刘勤社、陕西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玉莲、北京医院副院长黄大海均在致辞中表示,将结合本省、本院实际情况,躬身力行,充分发挥心血管运动医学在“体卫融合”策略下的创新促进作用。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血管运动医学分会宣布成立
2025 SCC开幕式上,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血管运动医学分会正式宣布成立,北京医院汪芳教授受聘担任分会会长,新一届领导班子同步组建完成,将肩负起新学科体系化推进的重任。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会长郑宏表示,心血管运动医学分会早在2022年已具备雏形,经过近两年的学科工作储备,更多领域、更广泛区域的机构及医学人才纷纷加入,或给予关注支持。此次分会在原有筹备基础上完成更名并正式成立,彰显了推动心血管运动医学中国实践的决心与信心。
多学科交叉是当前医学创新的核心热点方向,但一个新学科的培育与发展,往往需要领路人持续倾注心血与热情。北京医院在我国率先设立心血管运动医学中心,汪芳教授作为该中心首任主任,牵头联合国内关注心血管运动医学领域的重点医院及学术组织专家,于近年相继牵头制定《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的评估与监测中国专家共识》、我国首部《心血管运动医学指南》及《运动相关心血管事件风险筛查技术规范》,持续推动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在心血管临床领域的价值转化。本次2025 SCC大会的核心学术议题之一,便是进一步夯实上述指南与规范的临床解读及落地应用工作。

北京医院汪芳教授发言
大会主旨论坛的四项报告议题,紧密围绕“心血管运动医学扎根临床实践”这一核心导向展开。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李国平教授系统介绍了我国“体卫融合”发展现状与进一步推进需求;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陈世益教授重点阐释老年人群的运动生理特点,呼吁将运动处方纳入医疗服务体系,以科学运动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健康挑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建军教授从分子生物学层面深入探究运动对人体的健康益处,尤其聚焦血脂调节与炎症抑制的作用机制;北京医院汪芳教授则系统分享了本院团队的创新成果——FATmax(最大脂肪氧化强度)评估技术,详细解读其在科学运动减重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案例验证情况。
与会专家表示,第二届心血管运动医学会议(2025 SCC)的召开与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血管运动医学分会的同步成立,为心血管运动医学搭建了实打实的交流平台。会议汇集了跨领域专家的经验和协作思路,通过多领域配合破解健康实践中的具体难题,同时靠持续创新、凝聚学科力量,让科学运动助力心血管健康的探索更注重循证、更有实效,也为“体卫融合”和大众或患者的“科学运动”擘画了新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