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12日电(吴起龙)11月5日-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行。期间,“银龄守护,‘预’见未来”——共筑老年RSV呼吸健康免疫屏障暨《中国老年人群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防控的关键问题专家共识》解读会在GSK展台召开。
据介绍,作为首份聚焦老年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防控的专家共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牵头,联合22家单位43位多学科专家历时一年调研制定,为老年RSV防控提供科学指引。
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冯录召教授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RSV对老年群体的健康威胁被严重低估,防控需构建“监测预警—免疫预防—社会干预”的综合体系,通过政策、科普、实践三大转化落地见效。

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冯录召
认知破局:揭开老年RSV感染的隐藏风险
谈及公众对RSV的认知现状,冯录召直指两大核心误区。“第一个误区是认为RSV仅危害婴幼儿,事实上年龄两端都是高危群体。”他解释说,老年人因免疫功能减退,感染RSV后发生重症、住院及死亡的风险显著高于青壮年,尤其合并慢阻肺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的老年人,感染后易诱发基础病加重或急性发作,甚至引发心梗、心衰等严重并发症。
第二个误区是感染监测的“高热偏见”。他解释说,我国现有监测主要针对38℃以上发热病例,但老年人感染RSV后常表现为低热甚至不发热,导致大量病例被遗漏。冯录召透露,全球数据显示,75岁以上老年人RSV相关住院率达256.33/10万-294.3 /10万,而我国相关疾病负担数据仍较匮乏,这也是共识重点呼吁解决的问题。
除健康风险外,经济负担同样不容忽视。“老年人RSV感染住院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外加照护等间接成本,对家庭和社会都是沉重负担。”冯录召补充道。
共识引领:构建“监测-免疫-干预”全链条防控
作为共识的牵头人之一,冯录召详细解读了老年RSV防控的关键策略与落地路径。该共识基于国内外研究证据与实地调研,提出“综合防控”的核心思路,明确三大实施路径:
一是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无需新建独立系统,而是在现有流感监测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综合监测基础上扩展。”冯录召说,通过完善病例定义(纳入低热及无热病例)、增加人群监测维度,可实现RSV发病、住院、死亡数据的精准捕捉,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推进免疫接种。共识明确,疫苗是RSV预防的关键手段。目前全球已有几种老年RSV疫苗获批上市,包括蛋白亚单位疫苗和mRNA疫苗。“我国相关疫苗研发已进入临床阶段,建议引进成熟疫苗,同时完善适龄人群接种策略。”冯录召表示。
三是强化社会干预。“佩戴口罩、手卫生、环境清洁通风等公共卫生措施能有效降低传播风险。”他提醒,养老院、护理机构等老年密集场所应建立常态化防控机制,通过多部门协同落实防控责任。
在落地转化层面,冯录召将其概括为“三个转化”。政策转化上,建议借鉴流感防控成熟模式,构建“监测预警、疫苗接种、重症救治、科普宣传”的系统化政策框架,将RSV纳入老年人“多病共防”体系;科普转化聚焦医务人员专业优势,建议将RSV防控知识纳入老年慢病管理常规宣教;实践转化则强调临床诊疗与疾控实践协同,推进多病原检测与多疫苗联合接种。
疫苗助力:筑牢老年呼吸健康免疫屏障
在防控手段方面,此次亮相进博会的全球首个获批RSV疫苗Arexvy成为关注焦点。GSK副总裁、中国传播与政府事务负责人赵伦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该疫苗已被19个国家免疫技术咨询小组(NITAG)纳入接种推荐,能提供至少3个流行季的保护。
“RSV疫苗纳入老年人多病共防体系,对健康老龄化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赵伦透露,GSK正积极推进该疫苗在中国的获批进程,借助进博会平台加强与政策、医疗专家的沟通,期待早日为中国老年人提供保护。
冯录召还表示,这份专家共识的发布只是开端,希望通过共识推动全社会重视老年RSV防控,让政策框架尽快建立、科普宣传深入人心、防控实践落地基层,最终守护亿万老年人的呼吸健康,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