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正在体验飞拉达。新华社发(郑家裕 摄)
在湖北省建始县花坪镇近乎垂直的鸡公岭绝壁上,一条由钢索和脚踏构成的“天路”在云雾中蜿蜒。游客们化身为“峭壁行者”,沿着这条镶嵌于喀斯特崖壁的飞拉达索道攀行。
这条垂直落差达650米、全长2.8公里的飞拉达索道,2017年投入运营,2024年接待游客数量为3万人次,带火了深山小村,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飞拉达起源于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意大利为让其军队能快速翻山越岭,在山体上建立由钢扶手、脚踏、生命钢缆等构成的攀登径道,方便人员转移和物资运输。后来,它逐步发展为一项户外探险运动。
一位飞拉达行业资深从业者告诉记者,飞拉达作为一项国内新兴的运动逐渐热门起来,也是目前旅游消费升级的重要体现,景区从以观光为主转变为更加注重游客的身心体验。
“不要看脚下,调整呼吸,加快速度。”29岁的教练郭晴在一旁指导正在体验飞拉达的游客。前方另一位游客把自己悬挂在半空中的一根钢索上,躺在空中吊床上放空自我。在花坪镇几十公里外的恩施大清江红花峰林景区,又一处飞拉达游览项目挤满了游客。
“从‘五一’景区开园到现在,我们接待了近千名游客,尤其受到亲子、年轻人等群体欢迎。”恩施大清江红花峰林景区负责人说。
“全程下来,因中途不时停下休息、拍照留念,大约花费了两小时。”来自福建的游客黄先生对溜索环节印象深刻,“第一次玩的时候还有点怕,后来又特意玩了两次,慢慢就克服了恐惧,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不少。”
飞拉达项目的火爆,为恩施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教练郭晴是新塘乡本地村民,通过国家攀岩协会的考核转型为教练,还承担起团队管理工作。“我们教练团队在岗6人,全是本地村民,有的之前在浙江打工,大家都想在家门口找份稳定工作。”郭晴说,现在每月收入七八千元,在家门口已经很满足。
在建始县花坪镇,飞拉达项目还带动了周边配套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零售等,创造了超过150个直接就业岗位。
向龙平是花坪镇一家农家乐店主,曾经的他,守着几亩薄田,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飞拉达运营后,游客纷至沓来,向龙平瞅准时机,利用自家房屋开起了农家乐。“现在农家乐每年能接待3000人次左右,一年挣10万元不成问题。”向龙平说。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他还专门去学习烹饪,做出一道道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家菜,像土家腊肉炒青椒、清江小鱼干等,深受游客喜爱。在向龙平的带动下,周边的邻居们也纷纷效仿,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曾经冷清的村庄变得热闹非凡。
在鸡公岭脚下,葡萄种植户们迎来了大丰收。“以前葡萄销路有限,现在飞拉达带来这么多游客,葡萄不愁卖了。”村民刘孝林家种了5亩葡萄。飞拉达项目启动后,葡萄园零售销量增长40%以上。村民还开始在网上销售葡萄。据统计,在飞拉达的带动下,直接受益的葡萄种植户有28户,种植面积达130亩,亩均增收1500元。
在恩施大清江红花峰林景区,一条飞跨清江的索道成为激活区域旅游的关键拼图。这条新建的全长1056米、高差156米的首条跨清江索道,高效串联起清江游船、飞拉达攀岩与观光步道,构建出立体观景网络。“索道建成后,游客到达飞拉达项目的时间比原来少了1小时,大大推动了文旅产业的发展。”恩施大清江红花峰林景区负责人说。(记者 张阳 范源辰 熊翔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