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下,重庆石柱县中益乡,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乡,依托“研学+”的创新模式,成功转型为红色研学目的地。通过红色研学带动全域旅游发展,中益乡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新路径。
中益乡曾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万元,7个行政村的集体经济均为“空壳”。2020年7月,在乡党委的统筹推动下,中益乡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打破行政壁垒,创新性地合股成立了石柱县益起奔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公司以中益乡各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负责人,组建了一支40余人的队伍,负责承接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企事业单位团建等活动。在返乡青年刘成勇的带领下,公司团队深入挖掘本地脱贫攻坚鲜活素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研学体验。
在华溪村初心小院,91岁老党员马培清讲述的脱贫故事,与陈列馆里的旧农具、扶贫日记相互呼应,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脱贫攻坚的艰辛与伟大;非遗传承方面,摆手舞、老鹰茶、打糍粑等体验课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并衍生出黄精面条、蜂蜜水等20余款产品,通过研学团的口碑传播,电商复购率高达43%。
“如今,10多条研学线路将我们乡变成了思政教育、蜜蜂科普、农耕民俗的实景‘大课堂’。”刘成勇介绍,最多的时候中益乡思政研学一天的接待量可达1300名学生。
凭借这一创新模式,中益乡先后获评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和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综合社会实践基地、中小学校外科普基地等称号。“初心”研学路线入选了“重庆市首批中小学思政研学精品线路”。
研学产业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中益乡的“软实力”,更让村民们通过旅游管理、经营农家乐、销售旅游农产品等方式,实现了就地就业、持续增收。2024年,全乡接待游客18.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988万元,其中思政研学收入36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较2020年增长32%。
与此同时,在中益乡,人才回流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据统计,过去3年,中益乡累计吸引回100多名创业者,催生了大量乡村“新农人”,包括产业经纪人、“乡村CEO”、研学讲解员等新型职业。“90后”谭操曾是城里收入可观的健身教练,在看到家乡的发展机遇后选择回乡加入益起奔跑公司,并成为主理人之一。“在家乡创业打拼,很有成就感。”谭操说。在中益乡,品牌建设也卓有成效,“华溪村”“益点甜蜜”等12个商标覆盖文旅、农产品领域,IP形象“圆小益”蜜蜂衍生出14类文创产品。
中益乡的蝶变,是“研学+”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石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传谊表示,接下来,中益乡将继续深化“研学+”模式,在课程开发、产业融合、数字赋能等方面持续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记者 田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