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对话|深海考古,打开中意跨海相知的“时光宝盒”-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7/12 14:29:32
来源:新华社

文明对话|深海考古,打开中意跨海相知的“时光宝盒”

字体:

  “当我们来到海底,看到码放整齐、数量惊人的文物,非常让人震撼,它就像一个时间胶囊一样。”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说。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

  深海“时光宝盒”

  浩渺南海之下,埋藏着古老航行的印记。随着中国水下考古的脚步抵达海洋深处,深藏在海底的“宝藏”揭开面纱。这些出水的珍贵文物,如一串串珍珠,串联起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盛况。

  自2024年9月南海博物馆“深蓝宝藏”展览开展以来,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出水的400余件(套)文物吸引了超百万人次观众参观。

  素三彩象形执壶、珐华贴金镂空梅瓶、青花人物纹罐……凝视着这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如同打开了一个个封存百年的“时光宝盒”。一号沉船遗址提取的文物主要为青花、青釉、白釉、红绿彩、珐华、素三彩等瓷器,从瓷器的器形与纹饰判断,大多为明正德年间烧造,展现出明代中期中国陶瓷制造与海上贸易的高度发展;二号沉船载有大量国外乌木,填补了中国关于海上丝绸之路从国外进口回航历史记录的空白。

  辛礼学说,南海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是做好文物研究展览,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和水下文物保护等。今年3月,南海博物馆与意大利塔兰托国家考古博物馆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学术交流和展览展示等方面开展合作。

  文明跨海对话

  “景德镇瓷器从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国际上的交集和关联,”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说。“意大利画家著名油画《诸神之宴》中,三件景德镇青花瓷成为了画面的核心点缀。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沉船中,发现了相近年代的类似瓷器。这些青花瓷不仅装点着神话中的盛宴,也见证着文明的相遇、互鉴。”

  国际陶艺学会副主席莫妮卡·加斯说:“当时,欧洲人渴望掌握中国瓷器的烧制工艺,特别是青花瓷的制作技法。在学习和模仿过程中,西方逐渐吸收了中国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元素,这正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体现。”

  6月初,中国景德镇与意大利法恩扎市续签陶瓷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以派驻艺术家、设立陶瓷大奖等形式的陶瓷领域交流合作。

  意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书研究院管理事务负责人玛尔塔·莱奥诺里说:“中国的瓷器不仅承载着独特的中国文化基因,其传播本身即是一部全球文化交流的艺术史诗。”

  “源远流长的意中文明对话,正通过双方文化机构与专家的不懈努力,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玛尔塔说。

  -END-

  记者:杜白羽 钟群 刁泽 张馨文 李玥

  摄像:赵玉和 黎多江 郭杰文 任耀庭

  剪辑:商耘赫 徐欣涛

  白羽工作室制作

  新华社国际部 海南分社 江西分社 罗马分社联合出品

【纠错】 【责任编辑:王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