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画重点丨这处新晋世界遗产,见证西夏王朝历史与多元融合-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7/12 11:16:55
来源:新华网

国宝画重点丨这处新晋世界遗产,见证西夏王朝历史与多元融合

字体:

当地时间7月11日

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

“西夏陵”脱颖而出

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

这也是宁夏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西夏始建于公元1038年

存续至公元1227年

与两宋、辽、金等并立

都城设在兴庆府,即今宁夏银川

其地处农牧交错地带

境内多民族共存

鼎盛时疆域规模达115万平方公里

曾控制河西走廊

20世纪70年代

西夏陵首次进入考古学界视野

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

 

西夏陵坐落在贺兰山洪积扇戈壁滩上

是西夏皇家陵园

9座帝陵、271座陪葬墓

5.03公顷的北端建筑遗址

和32处防洪工程遗址组成

占地近40平方公里

与贺兰山势交相辉映

 

西夏陵出土7100余件馆藏文物

包括各类建筑构件、石碑、陶瓷器

马具、钱币、泥塑和壁画残块等

其中以建筑构件最多

从出土文物中

可推想西夏陵昔日的璀璨

窥见西夏的浩瀚历史

鸱吻

是古代建筑中正脊两端的装饰构件

这件绿釉鸱吻

出土于西夏陵6号陵西碑亭遗址

形体高大、威猛雄壮

与唐、辽、金各代鸱吻相比

西夏鸱吻分为上下两部分

下面头部几占整体的二分之一

口、眼、鼻、角雕刻生动

上面尾部出鳍向外翻卷

反映了西夏对唐宋鸱吻形制的继承与创新

同时也体现了西夏高超的琉璃烧造工艺

迦陵频伽人面鸟身

又名妙音鸟

从古印度梵语音译得名

西夏陵区3号陵陵塔遗址出土的

绿釉迦陵频伽

是建筑屋脊饰

制作技艺复杂

各部位分别由单模制成

再组装黏合成完整器物

其神态祥和沉静

某些特点承袭唐代传统装饰风格

鎏金铜牛1977年出土于西夏陵

内部空心,但重达188公斤

以我国传统的

外范内模浇铸技术制作而成

表面采用鎏金装饰工艺

历经千年依旧遍体金光

铜牛造型生动逼真

颈部肌肉及皮下脊椎骨线条清晰可见

整体采用雕塑、铸造、鎏金

焊接、抛光等多种工艺

技术与艺术美学兼具

说明西夏已掌握高超的金属冶炼铸造技术

为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提供有力实物支撑

 

据文献记载

西夏不仅学习中原金属冶炼技术

还从中原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大型鎏金铜牛的铸造

体现了多元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

鎏金卷草纹铜带扣

出土于西夏陵区3号陵月城遗址

通体鎏金、工艺精细

鎏金是用金液附涂在其他金属物上的技法

通常以铜、银为坯胎

加工方法复杂

西夏鎏金技术的广泛应用

说明西夏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雕龙栏柱

出土于西夏陵区6号陵

柱身三面浅浮雕盘龙戏珠图案

布局匀称、雕琢细腻

龙形象神态逼真

自下而上在云海中盘旋翻腾

柱身一面朴素无纹

上部有一长方形榫孔

柱顶有莲瓣形束腰座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古代图腾

在中国古建筑装饰内容中占很大比重

受唐文化影响

西夏陵建筑构件中雕刻的龙

鼻子用卷云纹表示

具有中华民族共同的审美意识

红砂岩石雕力士志文支座

出土于西夏陵区8号陵

其近似正方体

顶面中部有一榫孔

用来驮碑

其形象为圆雕力士像

两侧浅雕刻出大、小腿跪姿

后背平直

紧握双拳支撑于膝

如负重物之状

整体形象粗拙、刀刻简略

有很强的民族和时代特色

是西夏雕塑的典型作品

荔枝纹金牌饰

出土于西夏陵区6号陵

纯金捶揲而成

四周压出凸棱边框

正面凸出三组荔枝果实

其造型小巧、外表光莹

厚薄均匀、做工精细

展现了西夏时期高超的金属加工工艺

西夏文红砂岩残碑

出土于西夏陵区5号陵西碑亭遗址

存西夏文楷书4行16字

字体清秀、书写流畅

汉译为“行德治/至南权统军/年年一”

史书记载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立国前夕

授命仿借汉字造字法

创造近6000个西夏文字

西夏灭亡后

西夏文逐渐成为无人可解的“天书”

在专家学者不断努力下

如今大部分西夏文都已得到解读

在西夏陵博物馆

游客还可体验木活字印刷西夏文

这件竹雕出土于西夏陵区6号陵

呈长方形,细线浅阴刻

左边上端有一圆孔,右端已残

雕刻有庭院、松树、假山

窗户、花卉和人物

其中两位男子头扎发髻

身着宽袖长衫,腰间系带

一人正捕捉飞落草丛中的虫鸟

另一人静立屋檐下旁观

布局适宜、造型美观

所绘情景应为当时中原人民的生活场景

见证了两宋时期多民族多元文化交融

 

真实、完整保存至今的西夏陵

为延续近二百年的西夏

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见证

实证西夏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

彰显了其多民族融合

与多元文化交流的文明特色

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

提供重要见证

在世界文明史上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策划:胡国香

记者:艾福梅、马思嘉、冯开华

设计:聂毅

视频:赵露露、冉珍妮(实习)

统筹:赵露露、陈倩

学术指导:西夏陵区管理处

【纠错】 【责任编辑:赵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