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11月16日电(记者周畅)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期间,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回顾“十四五”时期的体育文化工作,体育的文化属性更加鲜明、文化功能更加丰富、文化价值更加彰显,中华体育精神在更大范围持续深入人心,体育正能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11月9日,演员在十五运会开幕式现场表演。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十五运会开幕式上,朗诵节目《中华体育精神颂》受到广泛关注。该负责人介绍,这个节目是近些年国家体育总局精心打造的“中华体育精神颂”体育文化品牌的一项具体工作,此前在多个场合都有过亮相,包括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开幕式、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开幕式、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开幕式。
“我们用心创作、反复打磨的《中华体育精神颂》朗诵节目,已经成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一个重要载体。”该负责人说,从2023年起,国家体育总局全力打造“中华体育精神颂”体育文化品牌,通过巡回宣讲、文化展览、艺术演绎、主题研讨等多种形式,成功构建了立体化、多维度的传播体系,让中华体育精神可知可感、可学可循,走进千家万户、浸润百姓心田。

2023年8月6日,来自西华大学的演员在表演《武韵》。当日,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中华体育精神颂”成都大运站中国功夫专场展演暨优秀运动员交流活动在大运村艺术中心举行。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阵地建设方面,我们持续办好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积极拓展体育文化展示平台。”该负责人介绍,截至2025年6月,全国体育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总量突破200家,成为体育文化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