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维港之滨见证全运会“铁三”新标杆——专访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秘书长秦建秋_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_新华网

全运会|维港之滨见证全运会“铁三”新标杆——专访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秘书长秦建秋

2025-11-17 23:06:3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香港11月17日电(记者周万鹏、曹奕博)维多利亚港波光粼粼,中环海滨人声鼎沸。16日,历时两天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铁人三项比赛在香港落下帷幕。风景秀美的维港之滨,定格了“铁三”赛场的速度与激情,也以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见证了内地与港澳体育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实践力量。

  11月16日,参赛选手在游泳比赛中。当日,在香港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铁人三项混合接力决赛中,山东队获得冠军,香港队获得亚军,中国公安体育协会队获得季军。新华社发(吕小炜摄)

  三地技术官员协同履职、赛场创新增设双转换区、参赛规模创历届之最——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秘书长秦建秋17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全运会“铁三”首次落地香港,是内地与港澳体育合作机制的一次重大突破,其背后的协作创新理念与发展动能,为全国综合性赛事的区域协同办赛树立了新标杆。

  “赛事的成功举办,得益于高效顺畅的协同工作机制。”秦建秋说,在国家体育总局和十五运会组委会的统一部署下,香港赛区统筹办公室发挥核心协调作用,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与中国香港三项铁人总会紧密对接,实现了场地设施、安保交通、医疗救护等全环节无缝衔接。

  在技术团队组建上,内地与港澳首次联合选派40名骨干技术官员及43名辅助技术官员,组成跨区域融合型竞赛团队。秦建秋说,针对关键岗位,赛事推行“双负责人制”,设立双医务代表、双裁判长等岗位。

  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秘书长秦建秋(右)与世界铁人三项联合会主席安东尼奥·阿瑞玛尼(中)。新华社记者 曹奕博 摄

  “‘双负责人制’让内地的专业标准与香港的本地优势实现精准对接,既保证了赛事规则执行的统一性,又最大化激发了本地资源的效能,真正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秦建秋说。

  协作理念贯穿赛事筹备与举办全过程:内地与港澳团队通过月度视频会议、实地对接磋商等方式持续深化协作,从赛事方案的反复论证到场地搭建的精准落地,从竞赛流程的闭环管理到应急保障的快速响应,各方始终秉持“一盘棋”思想。

  “我们克服语言、工作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密切协作提升了办赛效率,更在工作中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情感。”秦建秋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保了赛事安全、平稳运行。

  铁人三项对场地要求较高,需同时满足游泳、自行车、跑步三个项目的竞赛标准,还需兼顾观众观赛、赛事保障等配套需求。为此,组委会历经多次实地勘察,选定以中环海滨及维多利亚港为核心赛场,并创新设立两个转换区,这在全运会“铁三”项目中尚属首次。

  11月15日,参赛选手在自行车赛段骑行。新华社记者 吴鲁 摄

  “铁人三项运动能串联起城市的水域、核心地标和街道,在展示城市形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秦建秋说,而设置双转换区是依据香港赛区的地理和水域条件,从专业赛事标准角度进行考量。“场地设施体量与搭建难度超过了往届,但团队的通力协作,保证了比赛的流畅度和专业性,展现了香港的地标风貌和城市魅力。”

  本届全运会铁人三项共有18个代表单位的90名运动员参与角逐,参赛单位与运动员数量均创历届之最。秦建秋说,参赛选手年龄跨度从15岁到41岁不等,其中19岁以下青少年运动员占比达43%,展现了项目的受众基础与发展活力。

  11月16日,辽宁队选手王楠贺、陆美伊(前右)在比赛中接力。新华社发(吕小炜摄)

  “从比赛过程来看,选手们的竞技水平正在稳步提升,竞争也更加激烈。”秦建秋说,“尤其是自行车赛段节奏明显加快、场上变化更多,打破了以往自行车赛段‘等磨泡’、下来拼跑步的沉闷场面。”

  秦建秋坦言,铁人三项在中国仍属小众运动,且在中国的发展水平与世界顶尖水平差距明显。“全运会让国人看到了它的进步与成长,相信随着内地与港澳更多常态化交流机制的建立,中国‘铁三’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纠错】 【责任编辑:贾紫来】